1-13 何玄政為台灣點亮第一片TFT LCD面板

TFT LCD產業在台灣規模之大,令人咋舌。因為蓋一座TFT LCD廠動輒兩,三百億台幣,面板五虎中,除了瀚宇彩晶還沒宣布加入五代線擴廠計畫外,包括友達、奇美、華映、廣輝全都跳了下來,目標就是要鎖定顯示器應用產品,像筆記型電腦,以及市場新寵液晶電視即將取代傳統CRT電視螢幕,在全球市場擁有的廣大胃納量。也因此顯示器產業目前已經繼IC產業之後,被政府各界人士寄予厚望,同時用兩兆雙星當中的兩兆做號召,要開始撐起台灣產業另外的半邊天。

台灣的產業活力和高科技人才智慧,在這塊灌滿了液晶、IC片、彩色濾光板、背光板及一通電就會發光發亮的玻璃基板上,是完全展現出來了。而且更讓人驚訝的是,去年全台灣一整年的產量高達兩千多萬片,但是在六年前,全台灣卻只有10片。工研院當年負責整個案子的電子所計畫主持人何玄政,現在已經被業界挖角,擔任統寶光電協理,同時身兼中國大陸統寶南京的董事長。他記得當時帶著200位人馬,在政府科專的支持下,和聯友,達碁,也就是後來合併的友達光電前身,以及奇美、元太、華映、彩晶、廣輝以及後來放棄跨入顯示器領域的南亞和中鋼等廠商共同參與下,總共花費將近2,000萬台幣的開發經費,他接手後,以半年時間,在86年時,開發完成第一批TFT LCD,每一家參與先期開發的業者,都拿到了當時全台灣第一片的10。4吋TFT LCD。每片大約是200萬台幣,比起現在一片15吋用不到一萬塊台幣的超低價,當年的造價,貴得全世界都找不到。

不過,這一大筆研發費用老早就值回票價了。只是,連何玄政自己都想不到,當初這10片面板竟然點亮了台灣的顯示器產業之路,而且這條不歸路竟然也被迫走得越來越明亮,在不久的將來還可能接下積體電路的棒子,成為照亮台灣下一波經濟的明星產業。為人開朗謙和的何玄政表示,如果沒有電子所陳熊光、吳大綱、薛乾昌、高火文、徐文彬以及當時的所長胡正大等人的努力和支持,他也不會有當時的創舉。

工研院電子所當年的第一次,雖然比日本Toshiba領先全世界推出的第一片TFT LCD晚了八年,但是後來這塊10。4吋面板所衍生出來的價值逐漸開花結果,在去年創造了2,458萬片的年產量,也是首度超越日本,緊追在韓國之後,成為全球第二大的顯示器生產國。這段期間,何玄政等人在電子所任內,也曾繼續推出省能源、低耗能、更具前瞻性的低溫多晶矽等技術,後來則先後轉入業界,像陳熊光去年也從電子所退休,有人則繼續留在電子所開發前瞻技術。但是不論如何,這批人已經默默地透過技術和人才擴散,開始改寫台灣高科技歷史傳承,可能逐漸把產業世代交替的主流,從積體電路轉向平面顯示器,也將世代交替的時程快速而戲劇性地大幅縮短。但可以篤定的是,像何玄政這批以技術先鋒起家,轉進業界開疆闢土的中生代接棒人才,仍然會跟過去在電子所一樣,一頭鑽進未知的領域,繼續為全球人類生活發光發熱。 ﹝謝美芳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