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科技讓台灣更美麗】運用公益科技,讓陪伴成為最好的解方

在現今社會,科技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逐漸成為優化生活品質的重要工具。工研院服科中心資深研究員蔡淑慧長年深耕腦科學領域,推動了多項公益科技計畫,致力於改善自閉症患者的生活,為照護者爭取更多喘息的空間。

「我們研究的腦科學,跟一般醫學界在研究的腦科學不太一樣。」十多年前,蔡淑慧就開始和其他研究者持續探討人類的「腦」與「心」的意識狀態,發展出許多嚴肅遊戲(Serious Game)——也就是如同上課一般的遊戲,結合腦波與虛擬或實境的環境,進一步探討腦波空間直覺的運作方式。

蔡淑慧指出,大腦機制分為兩種,一種叫做ordinary(正常),另一種是extraordinary(反正常),而腦科學的研究是要這兩個極端之間找到異常現象。「我們訪談過許多醫院裡的中風患者,發現不少人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鍛鍊技巧,如果能結合大腦和肌肉的鍛鍊,就可以提高復原機率,預後效果也會更好。」她以中風為例,患者的大腦和肌肉之間的協調出了問題,若能給予正確而適切的訓練,就能加快恢復的速度。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學習嬰兒爬行和練習能夠刺激腦部發展,原本預計需要6年的恢復期,經過適當的訓練,可以將恢復期縮短為6個月。

工研院長年致力於公益科技的研發應用,充分利用已經成熟的平台,發展出許多創新技術,例如「舒曼共振紓壓律動床(簡稱舒曼床)」就是一項令人驚喜的產品。舒曼床是一種「腦波拽引紓壓裝置」,可以透過人體當下的心率變異參數訊號,控制多通道的舒曼波共振波產生器,達到各種不同的腦波拽引狀態,讓腦波與舒曼波同調(Coherence),幫助使用者在短時間內達到靜心、紓壓的效果。

此外,系統還結合了Google SKY、Google Earth技術,運用可視性的遊戲來反映腦內狀態,提供擴大實境的感性回饋,讓使用者感受如同鳥類在空中飛翔的體驗。實驗結果發現,ADHD(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小孩在完成遊戲之後,能夠有效地提高專注力,這些生理參數的應用還能幫助異常狀況的患者,讓他們看到自身的改善。

工研院團隊曾和板橋麗寶百貨合作,打造全國首創的動畫主題樂園「POPA主題樂園」,推出腦波意念搖控遊戲。「小朋友只要戴上頭套,就能透過腦波意念來搖控遊戲,充分訓練專注力。」此外,工研院團隊更將舒曼床帶進共老機構「肯納園」,幫助自閉症患者和其照護者調節情緒、減輕壓力。「肯納園的園生多半都是成人,傳統的治療方式可能已經用過,但不符合他們的需求。」蔡淑慧說明,舒曼床的腦波共振技術可用以穩定園生的情緒,同時提升照護者的休息品質,經過兩個月的體驗,照護者紛紛回饋表示孩子的認知有了進步,自己也有更多喘息空間,氣場更有顯著的改善。

蔡淑慧以《西遊記》為例,巧妙解釋腦波的有趣之處。「《西遊記》的四個主要角色——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哪一個主角的腦波最靈活?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但我認為是作者吳承恩的腦波最好!」她強調,腦力不應該只取代肌肉力量,而是進行整體協調,幫助人類探索宇宙和未知,達到高度的協調性。故事的作者創造故事情節,為角色融入不同的腦波意識,就是腦波最靈活的展現,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是生活的大藝術家。

展望未來,團隊計劃將相關技術應用在座椅上,推出幫助使用者放鬆身心「解憂椅」,讓科技進入居家生活,成為忙碌現代人的紓壓智能家具——如此持續讓公益科技的力量轉化為實際行動,改善弱勢族群的生活品質,可望嘉惠更多使用者,讓台灣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