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勇於面對挑戰 袁乃娟跨領域成果驚人

成為策展單位只是挑戰的開始,財經記者出身的袁乃娟,沒有科技背景,要整合以科技呈現藝術的展品,本身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若要在國際性會場上呈現,更是一大挑戰。袁乃娟說:「這個案子最大的挑戰在於,工研院的技術有那麼多品項,到底哪些技術要被篩選出來?」袁乃娟耗費兩年半時間,不斷地跟工研院各所和各中心工程師們請益、討論、辯論,甚至爭執。

因為花博是台灣七十年來最大規模,也是唯一一次的國際博覽會,對所有人來說,這可能是唯一參與這種規模展覽的機會,因此每個人都想傾所有能量,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是袁乃娟很清楚:「一個集眾人之力而成就的跨領域作品,需要眾人攜手才能創造高峰。過程裡,個人創作有時必須被壓抑的。」因此,為了成就可以持續半年穩定營運的展館,袁乃娟必須不斷把所有人拉到同一條線上,讓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攜手合作。

跨領域的合作雖然充滿困難挑戰,但也充滿想像的可能。

袁乃娟表示,舉例來說 ,工研院材化所有一個技術叫做電控液晶玻璃,這個技術是一個曲面的電控液晶玻璃,不是平板的電控液晶玻璃,通電的時候它是透明的,不通電的時候它是霧面的,透過伏特數的變化,可以產生不同的灰階的通透性變化。這個特性讓袁乃娟聯想到玫瑰花瓣。以這個發想為基礎與工程師在溝通中,產生更多對不同技術的想像。

她認為,當工程師的想像力,遇上藝術家的創造力,就能讓展品產生更多的可能。

夢想館的入口,有一朵名叫「綻放」的機械花朵,袁乃娟剛開始與藝術家游文富溝通時,就告訴對方,希望這個作品能讓所有拉開夢想館布幕的觀眾嚇一跳,游文富根據這樣的描述盡情想像,最後創造出令人驚艷的展品──「綻放」。

對參與此次夢想館專案的工程師而言,參與這個案子最大的突破,就是對事情的看法,有了不同的思維。他們發現科技的想像,可以很高遠,也讓大家對科技的展示方法,有了新的認識。

袁乃娟記得某次在夢想館大廳,導覽人員告訴進來的三十二位觀眾說,懸吊在六個角落的紙喇叭是由工研院研發出來的,有一位七十多歲的婆婆,當場讚嘆地說:「我們台灣好厲害!」這句話讓袁乃娟當場留下眼淚。

過去工研院一直努力讓國人了解到台灣科技的能量,但推廣方式幾乎都是靜態展示,設立攤位解釋技術的原理,希望取得民眾的認知與了解,但是透過夢想館,讓大家對於科技展示手法有新的了解──科技必須透過情境,才能與社會大眾溝通;必須與生活連結才能展現出不同於知識的想像。

夢想館的成形,是把科技人對於未來的生活夢想,真實的展現在民眾面前。工研院成功讓生活在台灣土地上的民眾,認同台灣科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