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前瞻眼光 張傳雄替台灣奪得先機

張傳雄舉新竹科學園區為例,雖然當年沒有預料日後會是人手一支手機、家家都有電腦的情況,仍然投入IC產業的發展工作,才有現在新竹科學園區的榮景。張傳雄目前的團隊在做的,就像當年的科學園區一樣,事先投入合成生物學的基因體研究,為日後應用設計打下基礎。

基因體,是細胞裡面所有遺傳物質的總稱。張傳雄表示:「人類研究基因體的原因很多,身為科學家,自然會想了解生命運作的方式。」這促使張傳雄投入基因工程研究,試圖釐清生命如何運作,如何產生各種現象,正如周傳雄說:「當我們知道生命體的運作方式,我們才有可能改變它。」

一開始,張傳雄與團隊以發燒晶片為目標,希望藉由微生物間的差異,分析病原菌的特性。病人的檢體可以與晶片結合,藉此了解有哪些微生物、病原體存在檢體內,醫生可以針對檢驗結果用藥治療,甚至能針對不同的人、血液,檢測出可能隱含的問題,提前預防。雖然最後因為判讀困難,導致計畫終止,張傳雄卻因此找到發展目標。

長期專研微生物基因體相關研究,張傳雄認為目前生物研究領域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基因體資料庫。為此,他選擇離開工研院前往學界,專心投入基因體研究。張傳雄開玩笑說:「未來的基因定序會越來越便宜,不久後,每個人去醫院,檢驗的是自己的基因體,當你拿到自己的基因體,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毀掉,若是被醫院分析出有重大疾病的基因體,後患無窮。」

生物基因體可以多方利用,不僅在醫院,還可以用在環境、物種和海關檢測。目前產業雖然想利用基因體技術,卻受限於技術門檻過高,無法應用在產品上。張傳雄自信的表示:「我們知道怎麼做。」事實上,張傳雄還與學校老師研究益生菌、乳酸菌,研究如何減少二氧化碳,如何將固定的二氧化碳轉化成能源。張傳雄手上已有兩個國際專利正在申請,對他而言,透過對基因體的了解,可以幫助人類生產各式產品、解決環境問題。

張傳雄以全觀的角度,希望台灣能奪得先機,擺脫日後只能成為代工廠商的命運。當基因體工程擴大發展,應用到民生下游的工業,台灣的產業才有未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