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 曾錙翎以生醫研發為國人護肝護腎護健康

曾錙翎提到,目前超音波儀器對於肝纖維化沒有辦法做到很精準的偵測,必須仰賴所謂的「肝穿刺」,然而肝穿刺是非常痛苦的過程,也因此全球眾多肝病患者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人曾接受過肝穿刺的檢查。病人往往是病症相當嚴重,為了要確定疾病的進程才去做肝穿刺,但都為時已晚。曾錙翎指出:「工研院生醫所技轉給竹科的普生生物科技公司的肝纖維化監測的生物標記套組,基本上是偵測人體血液裡面三個蛋白質的變化,再搭配一個較複雜的演算法公式,達到早期監測的目的。以非侵入式的方式就可以診斷出來肝纖維化,生物標記套組還可以根據疾病進程是一到四期做判斷,病患不需要接受痛苦的肝穿刺,只要接受定期的抽血檢查就可以進行監控。」

選定肝、腎這種慢性疾病作為開發標的,除了對人生活品質以及整個醫療資源影響重大之外,肝腎疾病新穎性生物標記更代表了龐大的商機。然而目前的研發成果距離產品上市,曾錙翎還有一條艱苦路要突破,主要原因在於國內醫療開發計畫要跟真正的醫療行為結合起來變成商業模式,過程非常冗長,可能是十年甚至更久,曾錙翎自己評估由目前的研發成果到變成體外診斷試劑儀產品上市可能三~五年跑不掉,還要相當長的時間。

曾錙翎表示,從基礎科學研究開始,到實際進行醫療行為,中間需要轉譯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來做橋樑,這個計劃本身就是一種轉譯醫學的研究,而國外轉譯醫學經驗其實可供國內參考借鏡。曾錙翎說:「國外生物標記相關產品開發出來,只要去申請所謂的CLIA認證,從研發到上市可能只要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搶攻全球超過66個國家高達五十億的市場,發展非常快速。此外還有一種新型態的商業模式,就是採用實驗室服務(Lab Service)取代販賣體外診斷試劑,整個市場大小是三比一,而以往這個產業75%都被全球十大藥廠旗下的診斷公司或是診斷部門所壟斷,可是2010年這些藥廠的市佔率已經降到45%,或許這正是台灣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攻城掠地的大好機會。」

眼見台灣生技業露出一線生機,以肝腎疾病新穎性生物標記得到工研院傑出研究獎肯定的曾錙翎,將繼續深耕轉譯醫學展現台灣生物科技研發實力,為國人健康與相關產業打造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