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感化莘莘學子 廖怡欽把吃苦當吃補

憑著一股想要多點貢獻的熱情從工研院轉戰學界,然而這條道兒一開始廖怡欽也不是走得順遂。廖怡欽說:「在工研院,只要將自己設定的研究主題做出來,做好就好。可是在教書過程卻發現,明明跟學生講過了,可是有時候學生就是沒有聽進去,這時候做法就要調整。所以剛開始第一年第二年,我花很多時間在調整。」

體認到學生如白紙的事實,廖怡欽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與步伐,慢慢從中找到了教書的樂趣,廖怡欽認為:「基本上學生專業知識都還沒有建立起來,跟他們互動的時候,要花很多時間跟他們溝通。這個部分就與我們跟科技人講話的方式不太一樣。但是溝通的過程中,其實可以得到很大的回饋,因為看到學生從不會到會的成長過程,就是最大的成就。」

在南華大學擔任系主任,教學以嚴格出了名的廖怡欽十分重視實務,秉持著工研人強調研究態度的精神啟發下一代。他更要求學生考取網路管理及程式設計等專業證照,藉由產學合作的實作練習提升學生的素質。廖怡欽說:「我希望跟產業做一些真正有用的合作,於是就帶著我們的老師去新竹,找一間做單晶片的IC設計公司,由我們幫他設計實習板。做這個東西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接案,而是希望讓學生能夠參與。」

過程中學生從不領情到接受,廖怡欽終於用行動感化學生的心,廖怡欽表示:「剛開始學生參與度也不是很高,後來因為要結案,我們花了兩三個禮拜的時間,大家熬夜把東西做起來。學生看到我們在做,他就會覺得老師自己都有在做,所以後來我們接第二期案子的時候,學生參與度就進步很多。」

不僅如此,注重學生實際才能的廖怡欽為了要提升學生競爭力,還在暑假開辦免費的課程給學生。廖怡欽說:「我們去年剛開始就是先上一門做動畫、做遊戲叫做Unity的軟體課程,只要去操作一些3D的模型進去,再寫一些腳本,就可以做出很簡單的遊戲出來。上完那個課之後就有學生跑來跟我講說,老師很感謝你為我們提供這個資源,我聽到這個話就覺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

廖怡欽強調:「其實做這些事情,我要的不是經濟上的回饋,學生給的回饋更值得。所以我常常做很多事情,都是站在學生的出發點。當然有些東西也不是學生都會完全接受,但是當你看到學生學到東西,然後他給你這個回饋的時候,你就會很感動。」

展望未來廖怡欽對自己有著更深的期許,他表示希望引進業界的課程,讓教學更貼近業界需求。雖然這件事因學校地處偏遠而不容易,但他有著自己的堅持,他說:「我找了台北一家滿知名的軟體公司,跟他們做合作,這個過程大概醞釀了一兩年,請他們的資深軟體工程師到系上去開設Java實務課程,介紹實際專案的整個開發過程,讓學生畢業之前可以知道業界的專案是怎麼做,讓學生比較容易適應外面的生活。」

南華大學資訊工程系主任廖怡欽透過對教育的熱忱,以工研院院友的身分把多元的資源結合起來成為教育跟產業的平台,繼續實踐將科技跟人文的種子散播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宏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