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用熱情作動力,燃料電池研究的幕後推手

李英正博士長期投入燃料電池的研究,十多年來,他從工研院的能環所,轉任到學術界及其他研究機構,對於燃料電池的研究不遺餘力。李英正博士不只埋首於技術分析,他也積極到各學校演講,讓大眾對新的能源更瞭解。他表示,燃料電池最初由十九世紀的英國人葛洛夫發明,其原理為電解水的逆反應,使用氫氣當作能量的來源,並與氧氣反應產生水。1960年代,美國發展太空科技,太空船的電力來源就是使用燃料電池,為階段性的成果,不過僅止於特殊需求而做的研究。1980年代後,杜邦開發另一種材料,拿來當作燃料電池的電解質,性能良好,成為另一階段的發展成果。由於燃料電池的產物-水是乾淨的,在發電的過程中沒有汙染產生,在這一、二十年來,伴隨著環保與能源議題,又再度成了熱門的研究題目。

目前燃料電池的應用範圍,較大型的是在發電廠,但他的成效不像核能或火力發電廠那麼大;次之的應用是汽車,目前世界上比較有名的汽車廠都有開發;而更小型的應用,像是一種DMFC,叫做直接甲醇燃料電池,其發展的方向在消費性電子器材,如筆記型電腦、手機方面的電力,將來若是發展成熟,可望取代現在的鋰電池。

李英正博士表示燃料電池技術,近年來頗有進展,但要到商品化還有一陣子。最主要是價錢的因素,但因為價錢高,無法那麼快速商業化;再來是氫氣的供應問題,就算能夠大量產生,運輸問題也需要解決。另外,燃料電池並非無可取代的電力來源,如何創造其獨特性,也是商業化過程中的一大挑戰。

儘管燃料電池的發展是一條漫漫長路,燃料電池商業化過程有諸多瓶頸待突破,但並不因此造成李英正博士研究的障礙。對於燃料電池的後續發展,李英正博士表示樂觀,只要這項技術有能夠進一步開發的潛力,他就會繼續研究下去,讓科技生活化,並且使得研究開發成果不只是帶來商業利益,更切合環保節能議題,賦予更深的意義。在李英正博士努力不懈的耕耘下,相信燃料電池的研究將會持續發燒,邁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