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 不讓生涯鏽蝕,材料研究員陳豐彥用專利陶冶第二春

陳豐彥擔任美國大型科技公司資深工程師,長達十幾年時間,具有優良的英文說、寫能力,返國任職工研院期間,又在專利實務領域磨練三年,陳豐彥也是智慧財產學院訓練出來的授證種仔師資,具備扎實的專利實務知識。目前則擔任中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在碩士班和博士班講授科技英文寫作、專利實務課程。授課之餘,他會把主力時間投入國內產業較少人碰觸的—專利事務領域。

今年61歲的陳豐彥,做起事來並不輸年輕人。他在工研院最後三年的工作 ,負責工研院國外智權推廣業務,同時透過專利分析,幫工研院專利網進行佈樁,建立專利地圖。熱誠有活力;他曾經執行工研院專利讓與授權案時,與買方進行售價磋商,就曾經讓買方出手兩倍價格達成交易。更因為科技研發的專業背景,親手建置出工研院材化所、電光所及晶片中心SoC計畫等專利管理和技術地圖。

不過更令人驚訝的是,這項專利分析技能,陳豐彥卻只花費三年時間就搞定。陳豐彥1989年從美國返台後,在國內的第一份工作,是長達12年的技術研發和督導工作,陳豐彥的特殊專長,其實是硬底子技術的冶金和材料工程。因為這份長才,他先後擔任材料所航太計畫協同主持人、粉末冶金實驗室主任,以及特殊維修、精細金屬和微感測器等研究員。許多整合性和單項材料製程開發,在陳豐彥手中易如反掌。

像陳豐彥這類精通航空引擎超合金材料的華人,20年前在美國航太工業界,可是相當有搞頭的。在美國主要的職場經歷中前五年在金屬鎔鍊和鍛造領域,擔任冶金生產製程工程師;第二個五年,再以嫻熟的航太材料應用技術,任職美國GE,洛克威爾公司等飛機引擎或機體製造的資深工程師。然民國79年當時正值國內大力發展航太工業,陳豐彥的人生跑道轉向台灣,從此展開在台灣工程界發展(Track)。一名冶金工程師,從美國回到故鄉台灣,從工程延伸到專利領域,百鍊鋼繞指柔,陳豐彥身段柔軟,不讓自己的生命朽壞,一位具有多年 R&D經驗的科技人,歷經專利實務磨練,現在正繼續用專利事業,陶冶人生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