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自行車變速器技術

錢當然希望自己賺!80年代後期,國內廠商先後投入了變速桿、大齒盤、曲柄、後飛輪和前後花轂等機構,材料專利上的設計創新,可是關鍵技術,成本快佔一台車一半的變速器,卻被日本大廠島野緊緊掐在手裡,台灣車廠壓根不能動彈。

現在已經是台灣最大一家變速器廠的日馳,為此有十年時間腳踏車一路踩得冷汗直流。買了人家的變速車回來拆,再照樣拼裝,就是沒辦法突破技術,市場也苦無能力 打開。董事長徐義雄”鬱足”了十年,直到民國80年以後,找上了工研院機械所,沒想到日馳從此揮別虧損陰霾。原因是機械所一腳踩了進來,和台灣其他零件廠 川飛,友隆等一起突破萬難,為台灣自行車研發出第一顆國人自行研發專利的國產變速器。

民國80 年,機械所當年派出的這支達陣部隊,並非國際間知名的變速器專家,而是當年一名24歲,以國防役投效機械所的年輕研發人員強忠萍等人所組成的研發團隊,成 員包括了清大教授宋震國,交大教授曾錦煥,以及機械所後來轉進中正大學執教鞭的馮展華等10人小組。讓強忠萍感到驕傲的,是當時他們用兩年時間,開發出定 點上鍊的飛輪變速器核心技術,這項技術所象徵的技術指標意涵,可以說是在日本島野佈下的變速器三千多項嚴密專利網上首度突出重圍,取代了傳統自行車使用的 齒盤排列技術,同時硬是把德國Sachs的變速器產品給比了下去。強忠萍回憶了當時埋首在研發領域頂端的心情。

機 械所透過六項主導性新產品和一項科專計畫,總共完成了70幾項內外變速器專利,強忠萍個人幾乎佔掉一半以上。整體來說,機械所每年為台灣出口600萬組的 自行車變速器外銷市場奠定國際競爭的基礎,技術商品化完成初期,每年產值成長幅度達到3成。而日馳去年開始自行研發量產的八速內變速器,也站上目前全世界 門檻最高的內變技術,董事長徐義雄笑逐顏開,因為有工研院機械所,日馳終於可以跟世界第一拚了!

強忠萍13年前,因為親身參與這場變速革命,幾度被業界挖角,強忠萍卻寧願選擇埋首在自行車產業傲人成績背後,繼續為台灣傳統產業找創新的出路,目前還在評 估另外一項四年編列1‧8億台幣預算的大型冷媒壓縮機開發計畫的可行性。一臉叛逆氣質的強忠萍,面對過去自己主導變速自行車創新質變的心情,更是難得謙虛 了起來,笑說自己是船過水無痕!不過,一回到變速器開發小組為台灣自行車產業扭轉乾坤背負的歷史任務時,55年次的強忠萍,才露出五年級生持重,開創的十 足性格。

綜觀國內自行車產業從50年代的組裝內銷發跡,到70年代用純手工迷你車外銷美國,為台 灣爭光,逐漸以傳產聚落,為台灣贏得自行車王國的美名,從50年代每年最多進口40多萬部舶來品自行車,到最高年出口1千萬台,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家,直 到中國大陸從2000年起用低價競爭,以45%的全球市佔率,取代台灣出口寶座。但是,台灣自行車產業高值化的發展成果卻讓人欣喜,平均出口成車單價達到 150美元,比5年前成長了五成。強忠萍的觀察。

就像英特爾開發電腦 CPU一樣,在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黃重球的眼中,台灣的自行車因為有了變速器這項關鍵零組件,讓整個產品有了跳動的心臟,被賦予新的生命,而台灣自行車產業 也如虎添翼般,裝上了一對翅膀,加上未來國內車廠在中國大陸、美國和歐洲市場市佔率將逐步攀升,國際品牌委外代工趨勢增加的穩健成長下,台灣的傳統產業還 是可以馳騁天際,昂首闊步猛追世界第一日本島野Shimano,以及其後的美國速聯Sram。﹝謝美芳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