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全台第一部機器人和第一片CD,都出自機械所

不只如此,金屬工業所雖然隸屬於國家,因為業績不好,營收連年虧損,總共欠銀行1億8千多萬貸款。院長方賢齊因此要求徐佳銘接任後,一年內能讓機械所打平虧損,三年內還清所有債務。徐佳銘從台大機械畢業,去德國念書回台灣以後,把德國人做事講道理,重品質的習慣也帶回台灣。他對方賢齊提出了相對的條件,包括台灣業者已經有的旋臂鑽床,銑床和車床等工具機台,一律停止開發,同時要答應替金屬工業研究所正名為機械所,此外,每年花費數百萬開銷的「經濟研究室」,要從從所裡轉出去,改為隸屬院部。後來成為國內經濟學者的陳定國,蔡正雄,以及前經濟部長王志剛等人,當年都待過這個IEK前身的組織。

結果這些條件,全被溫文儒雅的方賢齊接受了。講究品質,重效率的徐佳銘,也達到了長官的要求,而且超過很多。機械所自從71年2月,徐佳銘接手所長9年來,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私房錢",一直到最近5年,除了該繳回國庫的存款,機械所總計衍生的技術服務費用高達50億台幣,手上的自有資金,還有3億多呢。

很明顯,自動化是機械所和台灣機械產業脫胎換骨的關鍵。就在電子所開始協助國內IC產業蓋新廠的同時,機械所從80到90年代,也用自動化技術全力帶頭國內機械廠往前衝。徐佳銘是全台灣第一個拿到德國大學翹楚柏林大學博士帽的人,他去逢甲前,捨棄了人人羨慕的成大教授缺,被逢甲校長廖英鳴說服,跑到連自己都不知道在哪兒的逢甲大學,創立了全國第一個自動控制研究所,培養台灣本土的機械人才。現任中正大學校長,也是IEEE有史以來由華人出任總裁的羅仁權,就是逢甲自控所第一屆的畢業生,至今他仍然對當時這位全國最年輕的系主任感念有加。徐佳銘把人才養成的模式,也引進了機械所,邀請輔大修女南下新竹,開辦德文集訓班,分派優秀同任前往美國和德國大廠受訓,每個廠分派兩人為一組,每天在工廠裡學設計和製造。現在的盟立自動化董事長孫弘,機械所所長蔡新源,副所長陳正,量測中心主任徐章等人,也在當時被派往威斯康辛大學,日本慶應大學和普渡大學唸到博士學位。蔡新源記得,當時的機械所做自動化真是鬥志高昂,令人印象深刻。

後來,機械所一口氣開發出八款工業用機器人,當時徐佳銘不准同仁買日本機器人回來拆裝,他說,這是一種策略,要訓練同仁怎麼學會整合機電。這個做法奏效了,後來副所長孫弘帶頭109個同仁衍生的第一家自動化本土公司盟立,就專門靠生產機器人手臂和控制系統起家了。

不過很少人知道,以壓光碟片起家而賺翻天的錸德科技,也和機械所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七十幾年時,CD和CD-ROM磁碟機這種前瞻型的消費性產品,開始的時後,被歸類成自動化產品,但是電子所和材料所認為領域相關,所以全都進去搶著做,私底下擺不平,當時院部因此下令整合成兩年的跨所計畫,讓大家一起做。這個結果,讓學機械的人很不甘心。被徐佳銘形容成是「不怕死」的同仁,下定決心,每天躲在22館後面一間無塵室裡,悄悄進行著新計畫。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忙什麼,特別是友所的同仁。為此,徐佳銘怕他們搞壞身體,還規定每天晚上10點前一定要下班回家。結果四個月之後,這些年輕人開發出全台灣第一片的CD和CD-ROM,搶先在資訊展展出來了,其他所沒話講。

76年時,由推廣部門找到有台灣七成市場的台北三重一家唱片行蔡老闆,開始佈署全台灣光碟片的新戰場。不過,蔡老闆因為沒看過CD片,覺得這些工程師簡直在做夢。徐佳銘最後乾脆陪著他本人,也就是錸德後來的董事長,一起到德國,荷蘭菲利浦工廠參觀。這一趟走下來,機械所劉榮隆帶著四組人馬,以研發副總的身份,在錸德開始建立生產線,沒想到從此一路擴廠,在湖口工業區中山高沿線,開發了一條「錸德街」出來。

機械所改名字以後的第一個十年,用自動化紮根,在接下來的十年成長茁壯,不論汽車共用引擎,精密機械和奈米機械設備等技術上,真的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演出。而徐佳銘後來也被研攬擔任太空計劃室主任,完成國家第一次衛星發射任務之後,一如往常地,又從每一場光榮戰役中退居幕後。目前則是委身彰化一家建國技術學院擔任校長,希望把建國提升為科技大學,繼續為國家培育出有風骨的科技人才。從落地生根的重型機械,到飛上太空的人造衛星,徐佳銘一路走來,工作版圖比許多人大,腳步也走得比別人快。他說,就像以前跟李國鼎做事一樣,一定要快才行。只是斯人已遠,徐佳銘的腳步還是一樣沒有慢過。﹝謝美芳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