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工研院第一台個人電腦,也是全台灣第一台

王輔卿當天因為是第一次開會,一句無心的回答,「今天來了解狀況」,被宋鐵民拍桌子,扯著嗓門反問,「我開了那麼多次會,哪一次沒有通知電子所,你今天還來了解狀況?」。經過宋鐵民這麼一說,王輔卿乾脆把心裡的疑慮向大家攤開來說,「 沒有經過原廠授權,想要獲判不起訴,是不可能的事,唯今之計,只有開發和IBM相容的個人電腦,才能找到台灣業者的出路。」當王輔卿說完,所有人鴉雀無聲,面面相覷了三分鐘,沒有人答腔。大家共同的疑問是,「今天不是來談怎麼解決問題的嗎?電子所怎麼會出現這種大手筆?」當下一位業者代表高明宗,率先打破僵局,舉手附議。

但是王輔卿是有備而來的,原因是當時IBM正打算在全球展開PC事業,因此用開放系統的作法,授權各地廠商開發與IBM系統相容的個人電腦。這種開放的作法,剛好和當時主流派蘋果電腦保守的作風相反,後來事實證明IBM的作法,在全球行得通,因為光是前年,全球IBM個人電腦相容的市佔率就達到84%。

會議結束後,王輔卿回到工研院先徵得電子所金嘉琪組長及楊丁元副所長的同意與支持,取得跨單位資源後,便積極與田本和課長規劃這個計畫,再透過工業局宋鐵民組長召集廠商,提出工研院第一個聯合國內廠商共同研發IBM PC/XT相容個人電腦計畫(電子所第一個Multi-Client Project;MCP-1即PC-100),正式整合工研院的技術能力與廠商在市場上的銷售與製造能力,共同向全球個人電腦市場邁進。這個PC-100電腦計畫(MCP-1)是與國內宏碁、中華電腦、精業、誠洲、新力等五家廠商合作研發,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推出在成本與性能上均有突破的電腦雛型(含ERSO BIOS),這也是國內推出第一台合法、自行研發與IBM PC/XT相容的個人電腦。這件開發案,也使得台灣首創品牌的宏碁,開始走向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第二次再與大同、詮腦和精業等三家廠商合作開發的IBM PC/AT(PC-400)相容電腦終於打開市場。王輔卿說,其中一家業者因為主機板缺貨,甚至把瑕疵品拿出來加工,再進生產線連夜組裝,因為客戶已經把現金擺出來,就等著要拿產品。當時這家廠商,每個月就可以淨賺4千萬台幣。

台灣的電腦廠商開始在全世界扮演吃重的角色,而工研院在接下來的每一波資訊洪流中,透過PC的變遷,從筆記型電腦到工作站,在在扮演著重要的技術先鋒角色。王輔卿認為,台灣從來沒有一個應用型產業像PC一樣,是可以這麼完整建立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前瞻下一波的殺手級應用產品,他指出工研院過去的主導,將變為由業界來主控,進入未來發展的全電腦化娛樂家電新產品,而且,這種新產品很快在明年就會推出市面。

工研院無心插柳柳成蔭。其實,工研院開發電腦出道經驗早,曾經也提前業界一步,開發出台灣第一台中文鍵盤的八位元電腦,只不過是沒有周圍的主流趨勢跟上,因此當初參與的業者,像統一企業的高清愿,真的只能說是沒有恭逢其時了,可見新產品開發的時間點,也左右了未來部份的發展命運。另外,王輔卿也指出,當時除了工研院之外,包括中華電信研究所和成大,也都投入了這場未知的開路作戰,只不過因為功敗垂成,而名不見經傳,但可以肯定的是前瞻研發的模式仍是被肯定和鼓勵的,相當值得在台灣高科技經驗的傳承歷史上留下一筆紀錄。 ﹝92年7月謝美芳採訪報導,100年11月受訪者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