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以科技關懷社會 林佳蓉有百分之百的熱情

比如早期用來協助科學園區晶圓廠回收水資源的處理技術,就被移植到偏遠地區缺水村落中。他們利用家戶都有的雨傘,在雨傘底加裝濾心,成為簡易的淨水設備,只花了少許的經費,就幫助整個村落三百多人,喝到乾淨的水。

林佳蓉分析:現在的工研院會先去瞭解各團體實際上的資源需求,再想辦法整合工研院的技術,幫助這些團體。

這些技術整合,很多都是跨領域的合作。以新竹市千甲里CSA(社區協力農業)為例,新竹千甲里的居民大多是因風災而失去原鄉土地的原住民,輾轉到都市邊緣落腳,在工作及下一代教育條件不足的情況下,社經地位也長期處於弱勢。

工研院除了出動課輔志工隊輔導當地孩子的課業外,更進一步思考「如何幫助居民自食其力」。他們利用稻殼碳化科技,讓原本貧瘠的土壤變成適合耕作的沃土,再利用水處理技術,協助他們種植無農藥的健康食材,並為千甲里居民成立交易網站「里巴哈克」,有固定的客源支持。

今年是林佳蓉在工研院服務的第15年,她自豪的說:「我對工研院有百分之百的熱情,因為我覺得科技就是不斷的在往前走,永遠看著這些發明家,這些英雄在創造一些奇蹟。然後永遠都會有一些新的故事不斷的湧出來。」社會公益委員會成立後,有更多不一樣的研發,被真正運用到有需要的人身上。

如同工研院四十週年院慶所設置的生態樹,它以「透明太陽能窗技術」發電,啟動風扇,提高空調使用率,同時利用光觸媒淨化空氣。未來工研院的價值觀,將改變過去「發展科技造成汙染」的情況,轉向發展幫助地球更健康的「綠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