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超越發電限制 林暉雄創造永續照明燈

林暉雄與團隊針對太陽直射的高仰角度,在玻璃裡放進類似三角菱鏡的網格狀微結構,當最熱的太陽直射光進入玻璃時,光線會偏折到玻璃底部的發電設備,進而產生電力。不但讓太陽能板保持90%的光線穿透度,同時創造每米平方二到三十瓦的發電量,足以供應四顆5瓦的LED燈,是一般薄膜電池兩倍的發電量。

林暉雄說:「這個技術最大的特點,是不需要隨太陽位置調整,從早上到下午都可以發電,同時維持玻璃窗引進自然光的功能,可以直接用在自家窗戶。」

因為光線穿透度佳,這項技術被林暉雄應用在永續照明。他針對技術特性,將可發電的玻璃版裝設在燈泡外圍,讓玻璃先接收光線發電,然後讓電力供應燈泡發光。當燈泡因為太陽能源發出光源的同時,玻璃板會持續利用燈泡光源來發電。這種設置,可以讓電力無限循環,成為名副其實的永續照明燈。2010年,這個永續照明燈,獲得德國紅點設計比賽的設計獎肯定。

除了獲得知名設計獎的肯定,這項技術也受到前南港中研院物理所吳茂昆所長的重視,因此中研院成為透明發電技術第一個實施成功的地方。林暉雄在南港中研院外牆設立了七扇玻璃窗,每扇約一公尺面積,做為中研院景觀門面之用。

林暉雄坦言:「接下來要走的路還很長。」除了展示研究成果,機械所團隊也積極布局量產程序,試圖連結週邊產業。這項技術已授權給兩家台灣公司,但是林暉雄的企圖不僅如此,若將這次的技術突破,視為太陽能發電產業初綻放的花朵,下一步,林暉雄要以這個技術,銜接週邊零組件,讓更多產業可以隨著這個突破技術達成企業轉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