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工研院十年磨劍 曾治乾傳承工研精神作育英才

主要工作範圍在廢水的生物處理,曾治乾經歷了從工研院能資所到環安中心,然後再到能環所的幾個階段。由於工作表現亮眼,曾治乾發表的論文與專利,讓正在積極轉型的台師大如獲至寶,引頸企盼這位工研人能豐富台師大的師資陣容。

曾治乾表示,除了論文與專利的發表,真正讓他獲得台師大青睞,正歸功於工研院十年磨劍的寶貴經歷。工研院要求服務績效,平均五天就要交一件專利出來,讓他學會在壓力中快速適應產業界的變化,而這種應變能力無疑為台師大注入一股清新的活水。

十年工研院的生活,讓曾治乾深切體會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工研院人才濟濟,曾治乾以同僚為師,加緊練功。他充滿感激的表示,自己在研究的突破,歸功於在工研院的許多前輩的提攜。他特別提到張敏超先生,對於研究的認真和執著讓他受益良多。例如廢水薄膜生物反應器的專利,從計畫開始,收集資料、歸納、分析,然後擬定方向,按照進度一步一步來做,從無到有研發出來,默默耕耘。

曾治乾指出,工研院之所以能夠有許多傲人的研究成果,就是有很多像張敏超這樣的無名英雄,在背後奉獻自己一輩子的力氣,這種精神對曾治乾來講,是極大的鼓舞,因此即使從事教職,面對沒有接觸過的教育研究,曾治乾堅持著以工研人的精神從頭開始學習。

手裡捧著教科書面對滿教室的學子,曾治乾心中對於工研院的技術創新、國家產業發展與自己的教育責任有著深切的期許。他強調,台灣目前重要的研發成果或是說產業創造出來的產值,其實是植基於一般人認為比較理論性的或是基礎性的研究。他語重心長的說,研發單位要扎扎實實的掌握自己獨特的技術,不能隨著短期的風向,一窩蜂投入所謂的「me too式技術」。

曾治乾認為,核心技術的研發就像珍珠一樣,需要時間慢慢累積能量,不該讓珍珠被遺落在不知名的沙灘上面。倘若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裡,必須付出大筆的權利金,將對產業造成不利的影響,像半導體、面板產業,以及環保產業都是如此。

從工研院飄散到台師大的希望種子,曾治乾這位工研人肩負著承先啟後的重責大任,他也將繼續在這塊杏壇春風化雨,傳承工研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