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 堅持專業,將限制轉化成衝刺的力量

工研院在1999年成立光通訊網路技術部門,高層長官堅持,繼續往下發展,挑選光纖網路為發展主題。網路普及化後,需求提高,光通訊遂成最佳首選,主要是因為光纖不受電磁波影響,成本不高,頻寬也相對於ADSL更寬廣了。光世代是光通訊的一個需求。

數位電視、網路視訊、ON-LINE遊戲……諸般需求慢慢提升,頻寬的需要也相對提高;光通訊的需求媒介也越來越多了。大家都知道要解決頻寬的問題,也認知光纖是首選,只是那時候不知道時機成熟還要多久,所以當初所選的研究不能說是先見之明,但是時機在不久的期待中來臨,算是幸運!

葉建宏自交大光電研究所博士班畢業,畢業後直接進入工研院,當初對工研院的期許,葉建宏表示跟學校差不多,因為工研院應該是做工業技術研究的地方,所以與學校的研究環境差不了多少,又可以學習到業界的資訊,這是工研院的優勢。經過四年再回過頭看,與當初進入工研院時的想法大致上是差不多,在部門裡,不斷有機會在前瞻技術上做衍生、做研究,但是他也知道在其他部門中,有許多同仁就必須兼顧幾個研究專案。葉建宏在這四年當中,則只專研在前瞻計畫的研發上,這是他另一個幸運。

工研院承載一個使命,為台灣的產業找方向,在技術上作發展升級的準備,所以工研院一直在前瞻技術上做努力。如果比較工研院的過去與現在,在時空背景不同的情形下,如果還是要承載上述使命的話,工研人要做哪些思考?葉建宏建議工研院應該要做一個轉型的調整,因為在業界,許多大型企業在技術上不一定會需要工研院的支持。工研院的下一步應該要往更後面幾年,例如是3~10年的技術探索和找尋,轉型成比較前瞻性的技術研發。但要做這種研發,需要政府大量的支持。像韓國也有ETRI(與台灣ITRI性質相同的研發單位),受韓國政府大力支持,發展出更多更可觀的專利技術,這是台灣落後韓國的因素之一。

在光通訊的部份,比較韓國與台灣的差別,台灣並不像韓國發展的快速,韓國致力於WDM的發展,往國際標準化進行,幾乎大家現在想到的方式,在韓國都已經正在進行了。這是自許為科技業製造研發重鎮的我們值得深思反省的。在自己的優點上發展,把限制條件變成衝刺的力量,則是一個更積極與突破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