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用技術征服世界

另外,就量測中心角度來看創新應用,最主要的想法,是把量測中心所累積的技術成果,做更高階的創新應用。雖然創新應用會關係到所謂產品的發展、設計,這與原來的計量驗證,是不同的領域,但都是使用相同的核心技術。莊伯年說創新應用會是比較貼近使用者、貼近市場的。量測技術與產業或工業應用有許多相關,也是民生用品的量測基礎。舉例來說,莊柏林研發過一支手杖,命名為智慧型手杖,它具有許多功能,其中有一個超音波驅狗的功能,就是使用超音波量測技術。把這個技術應用在驅狗,就是在原先拐杖功能裡的創新。

莊柏年自民國71年六月就進工研院,直到今日。在這期中,不管是手上的量測工作,或者是創新的應用,他都展現高度的熱忱。莊組長表示他在工研院工作的最大的動力就是興趣與好奇,可以在不同的時期,接觸到新的東西、新的技術,每一樣東西都是原本不懂或是不熟悉的,因此會想去瞭解他、去研究他,從基本的技術,一直衍生到對民生的應用。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能還得到一些小小的研究成果,那會有更大的成就感。莊組長說大部分的工研院人都是對研發工作抱持熱忱,才會選擇在工研院服務。

創新應用的工作中有一項挑戰,就是跨越與延伸。量測,是工程師基本的工作,但要考慮產品化時,工作就會比先前更加複雜,已經要跳脫原本的工作範疇了。例如莊伯年獲得民國96年工研院傑出研究獎,所研發的智慧型手杖。這個產品要推出的時候,必須顧及消費者需求,又需具有市場概念,這是三個不同面向的工作,該如何去延伸,或者連結其他的領域,將它做好。莊組長表示,從最基礎的量測技術發展,到量測的應用,過程中有相當大的挑戰。就量測技術這個基礎來看,要發展成產品,挑戰可能會比別的領域還更大,因為比如說量重量、量時間、量體積,像這些基本的東西如何去轉化成產品,這就是一個大挑戰。尤其是發想初期並不容易,例如莊組長研發智慧型手杖的過程,也是經過多次討論後,才發現手杖是一個可呈現量測技術的載具。比如說,一剛開始只思考如何運用量測技術,之後加入可以協助老人這個角度。接下來就探討如何幫助老人,老人需要什麼東西。老人的食衣住行育樂,都是可能發揮的。但是老人的「行」的部分可能是最能呈現技術功能。行的部分其實又相關許多面向,有沒有可切入的空間,最後發現量測應用可以在手杖上發揮。過程中需要做大量的釐清與排除,就好像漏斗,一直篩選過來,直到確認之後,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這個手杖需具備哪些功能,外觀設計,到底老人對手杖的看法是什麼,其實到這個階段都還沒有做手杖,整個過程中就是連串的挑戰。工程師最喜歡這種事情,因為過程中,從需求、定位、可能的效益、提出解決方法,工程師會學到最多。

聽起來似乎是層層關卡,事實上是不斷的挑戰,因為工程師喜歡克服問題,會覺得挑戰就是有力的強心針。尤其是有興趣的話,更會努力征服困難。例如莊伯年有一個特別的「職業興趣」----就是他會很認真的去讀DATA,其實這件事對一個做研究的人而言,最基礎可是也最容易忘記,因為已經太熟悉了,或者是已經做太久了,以至於會忘記去做基礎工。量測工作,要不斷的去讀DATA,讀新的DATA。莊組長說他有一個小方法,稱為information power,就是資訊力。他會去讀一些相關領域裡面比較尖端的雜誌,看到裡面一些重要的訊息,不管是市場趨勢,基本的性能定義涵義,或是單位,都會把它剪下來,尤其是圖表的部分,剪下來會貼在自己的整理的簿子上,不時去看、去翻,為了怕忘記,他就利用各種機會去運用。跟工程師一起討論時,或在一些正式的簡報裡,就把這些圖表、資訊放上來。再三練習,就可自然而然的把這些資訊記起來,若是在別的場合看到一些運用,跟自己記錄的資訊有相關,那連結擴張的機會點就來了。這個小方法對莊伯年個人而言很受用,至少目前為止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