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當科技遇上法律…

提到科技法律,相信大家心裡所投射的第一個影像,是冰冷的電子廠房和生硬的法典。其實不然,工研院科技法律律師張婷婷是一名溫柔和親切的律師,極力推展「法律生活化」的信念,要讓大家都能夠懂得如何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力。三十三歲的張婷婷,從事律師工作已經有八年的時間。自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張婷婷曾經在知名的大型律師事務所工作,也一度擔任立法委員的助理,最後因為興趣的關係,步入科技法律這一個領域。她說,當初在律師事務所工作時,最初是基於求知的熱誠參加一個科技法律讀書會,到後來自己對科技法律實務產生濃厚的興趣,接著便開始朝科技法律這一領域發展。

一般而言,「科技法律」指的是智慧財產權法,可分為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營業秘密法和公平交易法等等。張婷婷表示,投身在科技法律,就有如踏上一條名字叫作「學習」的道路。每接一個案子,就得努力學習和消化相關的科技知識,久而久之,張婷婷也學會了不少科技產業的新知。有時候,律師必須和專業的研發工程師緊密合作,以釐清專利的內容和智慧財產權的範圍,工作的挑戰性相當大。

台灣早期的電子科技產業,大部份是為先進國家或國外廠商代工。因此在幾年前,當台灣業者開始將自己生產的產品帶到國際市場時,時常碰上競爭廠商的打壓,聲稱產品侵害原廠商的智慧財產權,而將產品扣留在海關,有些公司甚至跨海來台灣委請律師控告台灣廠商侵犯了自己的智慧財產權。所謂「經一事,長一智」,張婷婷指出,台灣廠商在經歷一連串的教訓之後,開始學會如何運用智慧財產權來保護自己,改變了之前的挨打狀態,成了主動出擊的一方,在全球積極地進行專利布局或商標登記,以取得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或是與外國產商進行交互授權等等,這是台灣廠商近年在科技法律領域的一大躍進。

張婷婷會走上律師這一行,是因為受到父親的影響。她的父親曾經到德國留學深造,學的就是法律。在張婷婷小時候,每當看到父親為朋友解答生活中所碰到的法律問題時,張婷婷就覺得,能夠幫助他人解決問題,是一件很快樂的事。雖然高收入一直是吸引很多人從事律師這一行的原因,但是張婷婷卻不以賺取數百萬年薪為目標。她坦言從事律師的工作以來,有許多是義務性的法律服務。從台北地方法院調解委員、工研院的科技法律律師,清雲科技大學講師、到國中法律教育講座主講人等,張婷婷時常是一人分飾多種角色。她的人生信念始終如一,就是抱持一顆熱情正直的心,用法律的知識去幫助更多的人。 IC之音吳曉平的專題報導。